治多县通天河与楚玛尔河交汇处。通讯员 刘思嘉 摄
本报记者 建军
2020年10月至2022年初,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长江青海段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各级渔业渔政管理部门,在长江源区的沱沱河、楚玛尔河、通天河和玛柯河等水域,联合开展“长江青海段水产种质资源?;で镒试幢镜椎鞑椤薄?/p>
“长江被誉为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我省地处长江源头,调查和?;ず迷赐匪镒试淳哂屑渲匾囊庖??!鼻嗪J∨┮蹬┐逄嬉涤嬲芾砭志殖ぱ指叻逅怠?/p>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しā氛绞凳?。明确规定“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建立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组织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并将结果作为评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总体状况的重要依据。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应当与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相衔接。”
随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制定“青海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效果评价办法”并部署“长江青海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2021年10月初正式立项?!罢馐墙?0年来,首次针对长江青海段水产种质资源?;で镒钔暾低车谋镜椎鞑?,建立了目前最为详细的数据库,为科学评价长江禁渔成效和科学管理水产种质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毖指叻宥钥垢孟钅康谋尘昂鸵庖甯写テ纳睢?/p>
调查项目的负责人——博士生导师赵凯说:“开展调查的区域均在高寒缺氧的玉树州和果洛州,大部分地处海拔4000米以上,为了尽可能符合调查样点的设置要求,考察流域要涵盖每一个典型水域。”回想起和队员们沿沱沱河、楚玛尔河、通天河、玛柯河等长江干、支流和主要河流交汇处、河湾、河滩等典型水域展开野外工作的情形,他记忆犹新。
“我们无数次克服高原缺氧、地形复杂、路途艰辛等困难,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青年博士王贺崐元回忆道,队员们亲手进行鱼体生物学数据测量;采用水生浮游生物分析仪器,分析河流和底泥水生浮游动植物;利用水质检测设备,检测水体元素成分、评价水质质量……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长江青海段鱼类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和历史变化,科学地提出了土著鱼类的?;ず突指唇ㄒ椤?/p>
历时一年多,调查组的成员对4个长江青海段水产种质资源?;で?,以及?;で酝馑蛏钊氲鞑椋段Ш?083公顷保护区的核心区。他们把一份份珍贵的野生鱼类标本、活体样本、DNA材料、河流底泥、水质样本、调查图片收集到研究所,为?;で谕夤?0多种受?;び憷嘟⒘宋镏置?,确定物种分布区,划定重点?;に?,为所收集的600多份DNA样品建立了种质资源库。
调查弥补了30多年长江青海段鱼类调查空白。首次开展长江青海段鱼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分析内容;首次针对楚玛尔河和玛柯河的鱼类进行调查,调查区域涵盖了有鱼类历史记载的区域和尚未开展过调查的区域;首次结合?;ど镅Ю砺刍至顺そ嗪6斡憷喽嘌员;さピ⒊醪叫纬闪恕冻そ嗪6嗡种首试幢;で镒试幢镜椎鞑楸ǜ妗贰冻そ嗪6嗡种首试幢;で锩肌返戎匾晒?。建立了一部最新、最完整的长江源水生生物和水产种质资源数据资料档案。
2022年1月13日,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通过了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会议室里,一幅写有“?;じ咴憷?、共筑生态文明”的锦旗十分显眼,这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农牧综合执法大队送来的礼物。赵凯告诉我们,开展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的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同时他们发现,近年来当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2018年以来,青海省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长江青海段水生生物?;すぷ鞯氖凳┮饧贰豆赜诔そ饔蚯嗪6谓锻ǜ妗贰肚嗪J〕そ饔蛑氐闼蚪缎Ч兰郯旆ā返雀飨钫叻ü?,严格落实禁捕管理各项举措,积极开展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及渔业水域环境监测。
调查组经过对长江源区设置的24个监测点位和重点水域水生生物环境水质实施监测证实,长江源区青海段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长江水系的长丝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等珍稀鱼类得到了全面保护,鱼类的完整性和物种的栖息环境逐年改善。
玉树市的阿红川菜馆老板说:“我们店从来不烹制长江鱼的菜肴,这是犯法的!”在果洛州的许多县城、乡镇和人员聚集区“严禁采购、销售和加工来自禁止捕捞水域的非法捕捞渔获物”“严禁餐饮单位经营长江野生鱼、长江野生江鲜”等宣传标语和图片随处可见。
在一个生态脆弱地区,保护并延续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实属不易。阎高峰充满信心地说:“到目前,青海省长江流域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で戎氐闼蚴迪秩娼?,?;でㄉ韬图喙苣芰ο灾嵘;すδ艹浞址⒒?;重要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重点地区的环境修复取得实质性进展,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性增长,沿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阶段性成效开始显现?!?/p>
一件件鱼类标本、一袋袋水体底泥样本、一张张原色鱼类照片……孤立地看,价值是有限的。但是,多年的心血叠加起来,就成了一部无可替代的长江青海段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だ?。